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是核心,課程是關鍵,而課程思政是教師把專業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課程中,潛移默化地熏陶和影響學生,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載體。
在這一方針指引下,推動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思政與美育協同育人,成為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每位教師的思想自覺和主動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就有一門叫做《紙製品創意設計》的核心課程,課程團隊講授該課三年以來,不斷嘗試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創新探索同向同行、互融互通、共建共享的“思政+美育”協同育人新路徑,打造特色校園美育文化,培養具有紮實設計基礎、較高綜合素養,符合設計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交叉復合型人才。課程獲上海市課程思政示範項目,課程團隊獲上海市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發揮了積極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課程團隊教師合影
緊扣“育人三問”,做好協同育人頂層設計
“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為回答好這一問題,學院首先從頂層設計著手,成立由學院黨政主要領導、專業負責人和學術帶頭人、退休老教師、行業專家、知名校友等組成的育人工作委員會,並在“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職責”理念的指引下,構建了“學院黨委中心線、教工支部中場線、課程教學生命線”三線融合的創新機製,著力打造“文質彬彬”“盡善盡美”“求真務實”三大課堂,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構建以美育為先導的德育體系,有效激發了全體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動力,形成“思政+美育”協同育人的合力,增強了育人實效。
《紙製品創意設計》就是這一模式下湧現出來的優質課程。課程對接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聚焦上海“設計之都”建設,圍繞跨媒體出版物中紙質出版物與紙媒傳播設計研究領域的視覺傳達設計,確定課程定位要求。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融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當代美學精神三大思想理論和精神主題,以“傳統工藝-現代紙品設計-現代紙藝-環境保護-設計責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線,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培養具備較強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卓越的個人能力和國際視野、堅持不懈的工匠精神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創新型設計人才,為學院實現新工科背景下工文藝交叉融合發展、為新利建成特色顯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學提供有力課程支撐。
課程主講教師謝瓊授課紙藝脈絡
學生結合思政主題設計素材分享調研感受
聚力多維探索,推進專業課與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
教學團隊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在虛擬課題設計中結合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等要素,使學生在汲取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浸潤愛國情懷、厚植職業精神,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如教師在介紹紙製品發展概況時,會結合中國印刷術、造紙術的演變歷程,讓學生感悟傳統文化、先進科技、特殊工藝、現代設計的交叉融合,領會行業發展與國家發展的辯證關系、自強夢與中國夢的本質內涵等,如此力求實現學科底色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色的完美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課程思政體系。
根據課程特點和專業培養要求,課程團隊創新課程思政載體,充分發揮第二課堂陣地的實踐效能,以“第一課堂+第二課堂”雙線並行,實施“線上+線下”、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式教學。對接新利、學院、社區平臺的相關文化服務,依托校內實驗空間、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並帶領學生前往貴州國家級非遺手工造紙基地實地體驗等,變一般作業為研究探索,將紙上創意作品轉化為實物產品,拓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載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
學生前往紅色文化景點考察
學生在貴州石橋古鎮國家級非遺手工造紙基地實訓
追求知行合一,拓展專業課程中的美育實踐
教學團隊在美育實踐中開展“大交叉”、聚力“大成果”,使更多理論性強、針對性強的高質量、原創性實踐惠及人才培養,推動思政教育教學再上新臺階,創造新氣象。
在具體實踐中,團隊結合專業特色,以創意設計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新項目、科研課題、課程改革為抓手,營造濃厚的思政教育氛圍,拓展美育實踐路徑,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立誌報國的情懷,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形成知行合一的實踐習慣。如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將建黨精神等元素融入到課程、項目作業中,開展大範圍的紙製品創作設計及相關展覽,其中兩幅作品榮獲上海市匯創青春展演活動工藝美術類一等獎;為北京市海澱區幹休所離休幹部們創作“行之道”紙藝長卷作品,以藝術創作形式致敬老一輩革命家。
作品《光耀百年》獲上海市匯創青春大賽一等獎
為北京海軍幹休所老革命戰士創作的主題原創設計作品《行之道》
供稿:版藝學院、校文明辦
編輯:陳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