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教學質量和社會聲譽的重要標尺。“一所高校的校風和學風,猶如陽光和空氣決定萬物生長一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在大類招生、大類培養背景下,作為大一新生的集中培養基地,基礎學院遵循00後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成長規律,圍繞新利培養“工程性、創新型、國際化”高素質人才目標,聚焦學風建設和學生的養成教育,構建三全育人體系,營造積極活潑、嚴謹求學、開拓創新、互助融洽的學習氛圍。
以製度建設保障學風建設
良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公約和製度的保障。為塑造優良學風,學院出臺《綜合表現評定辦法》《晚自習評分細則》《“學習之星”評選辦法》《學風建設優秀班級評選辦法》等規章製度,形成嚴謹求實的院風;組織並討論班級規定,建設優秀班風;營造並形成寢室規範,促進良好室風。同時建立健全由學生、輔導員、班主任、學院教務組成的學風建設管理機構,通過班主任、學院專任教師、到院任課教師協同合作,協同後勤、食堂與物業等服務人員合力育人,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活學習動力。
基礎學院晚自習
以“菜單式”校園文化活動承載學風建設
學院根據學生需求精心推出“固定菜單”“特色菜單”“定製菜單”,不斷為學風建設“提鮮增色”。
“固定菜單”:搭建新型晚自習平臺。定期舉行學風建設主題班會,對班級的學風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原因所在,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在查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班級建製優勢,激活班級組織功能。組織開展“新型晚自習”,構建學生樂學、尚學的學習氛圍,夯實學生學業發展基礎,提升學院學風建設的育人實效。學生每周3個晚上以班級為單位集中晚自習,並實現兩校區全體學生全覆蓋。同時,以大類培養為契機,打造多樣化晚自習形式:理工科學生深入鉆研高數大物習題,學習專業製圖繪圖;藝術類學生發揮設計創意特長,進行繪畫創作、素描臨摹;經管和外語類學生聚焦人文社科學習特點,開展著作閱讀、筆記交流、作業分享、外文學習打卡等活動。以晚自習活動領航學風建設,通過“人人關註、人人參與、人人建設”形成群雁效應,充分調動了基礎學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質變,實現由製度化管理向學生自我管理的轉變。
“特色菜單”:學霸導師系列活動。遴選學習成績優異的大一學生組成“學霸導師團”,覆蓋高等數學、工程製圖、C語言、python等重點課程,通過“基”極成長小課堂(答疑輔導)和學習園地(講座錄課)兩種模式,每學年開展近80場學霸導師系列活動,受眾達2000余人次。同時,學院與學生工作部(處)學業發展中心協同合作,充分發揮朋輩教育作用,邀請專業學院學長學姐進行傳幫帶,有針對性地幫助同學們鞏固學習內容、夯實學業基礎。每學年開展10次學霸課堂,受眾達6000余人次,受到社會媒體的關註與報道,擴大了基礎學院學風建設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學院還充分利用晚自習,組織憲法學習宣傳活動、宿舍枕邊書分享、學習風采展、學霸筆記、圖書館資源使用、反詐騙校園行等,全年開展近50次的學風特色活動,覆蓋2萬余人次。
“定製菜單”:貧困生學習幫扶活動。學院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發展,以發展型資助為理念,為貧困生定製菜單,組織開展多樣的幫扶活動,學霸導師活動實現學困生全覆蓋,切實提高家庭困難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素質能力。
學院推出“菜單式”校園活動
以創新創意大賽涵育優良學風
學院重視學生創新創意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多動手、勤實踐、深鉆研,在實踐中激發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每年通過舉辦創新創意大賽把激發學生的科創積極性與選育拔尖創新學生相結合。學院為學生進行科創活動提供場所支持,配套基本的硬件設備,為學生積極打造自我管理的“科創空間”。
學院定期開展科創講座,營造濃厚的科創氛圍。“思學講堂”“專業前沿系列科創講座”提升學生參與科創的熱情、培養科學思維、創新精神、團隊意識等核心素養;“學長學姐說”等活動為新生入門科創研究提供具體的實踐路徑與方法。
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是“五育並舉”最緊密的結合點。基礎學院始終將“夯實基礎、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貫穿於大類分流下的人才培養工作,聚焦學生學業需求側,優化學業發展供給側,突出價值引領,堅持問題導向,註重精準施策,以期匯聚起師生同心同向同行的磅礴力量,真正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學院舉辦科創講座
為學生打造“科創空間”
學院舉辦專業宣講系列活動
供稿:基礎學院、校文明辦
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