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6月5日上午,校黨委書記王淩宇主持召開新利黨委常委會專題學習會,以“第一議題”形式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
王淩宇在總結講話中指出,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同當前正在深入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結合起來,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樹立“強國有我”的高度自覺,發揮好高等教育“龍頭”作用,切實推動新利事業高質量發展。他指出,要把高質量發展貫穿始終,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堪當大任的卓越工程人才;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深入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城市發展能級;要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體製機製變革,不斷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強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全方位關愛教師成長,助力打造有影響力的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闡釋了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意義,指明了教育強國建設的前進方向,在新利体育官网各院部引起強烈反響,通過學院黨組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形式展開深入學習和研討,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實踐,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圍繞如何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本科生院院長、學工部部部長、教務處處長甘屹表示,結合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新利將繼續深入推進工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一是堅持學科交叉融合,深化基礎學科、信息學科等與工科專業的深度交叉融合,以計算機課程改革加強學生的計算思維和數據驅動能力培養,持續推進醫工交叉、藝工融合。二是堅持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將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需求緊密結合,深化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三是以項目驅動、任務驅動和問題驅動的學習範式變革推動課堂教學範式改革,深化科研項目課程、榮譽項目、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四是以系統觀念指導教育教學改革,堅持工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系統化,形成突變和湧現效應。
聚焦“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的囑托,科技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寶林表示,要夯實學科基礎,科學研究才能厚積薄發、人才培養才能枝繁葉茂;促進學科交叉,才能推動技術創新與交叉學科建設,為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提供新的路徑。目前新利正依托基礎研究項目不斷提升新利原始創新能力,實現更多高水平論文、高被引學者和ESI全球前1%學科的突破。在服務國家、地方重大需求方面,依托前沿科學和協同創新基地著力攻克卡脖子難題、服務上海三大先導產業發展;同時新利在高水平地方大學“3161”建設路徑下,積極推進醫工交叉體系建設,在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上取得顯著成績,培養了一批批行業急需緊缺人才。
基礎學院承擔著新利大一新生的培養工作,而大一是塑造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打好學業基礎的重要階段。作為新利本科教育改革的實驗田與突破口,基礎學院院長馬軍山談道,“我們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堅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學院育人工作融入到新利高水平大學建設整體布局,積極響應高等工程教育新一輪變革的時代召喚,深入探索大類人才培養新模式,與專業院系協同合作,共同肩負其人才培養的責任。學院要著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強化通識教育和綜合素質培養,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努力培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談及二級學院黨委如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機械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劉德強認為,要堅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動搖,在製度上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強化黨的領導,堅持依法治教;在理念上註重因材施教、創新模式、有教無類;在內容上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緊密結合,強化數據素養,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大學生科技創新;在治理上不斷完善二級學院治理結構,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積極性,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學院將繼續以創建標桿院系為契機,聚合引領力、凝聚力、戰鬥力、保障力,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一流專業建設,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強化青年教師培養,提升師資水平;深化產業學院和項目課程,落實產教融合,努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圍繞“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的相關部署,中英國際學院黨委副書記蔡卉表示,在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將立德樹人落實到更高質量的學生培養工作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在國際比較中堅定發展信心、看清未來大勢,勇擔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在師生的國內外學習及文化交流中,將傳統文化與實踐育人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世界眼光、創新精神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時代新人。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大使,展現當代青年積極向上、友善包容的心態和形象,持之以恒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
供稿: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