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進企業大廠開展服務和調查,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勇擔製造強國使命;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投身鄉村振興……這個暑假,我校200余支實踐團以“學習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從新利体育出發走向祖國各地,在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書寫好新征程上的青年答卷。
在追尋紅色記憶中汲取奮進力量
走進中共一大會址、多倫路、漁陽裏等紅色舊址,版藝學院“訪紅色足跡,憶革命基因”團隊通過追尋紅色足跡,與革命先烈對話,領悟跨越時空而不朽的愛國情懷與革命精神;中英學院“建數字科技,閱紅色歷史”團隊到貴州省侗寨侗族進行調研,開展宣講活動,讓紅色故事走進少數民族百姓家……
“紅色大尋訪”作為今年新利暑期實踐重點支持項目,有近百支團隊聚焦尋訪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開展社會服務和調查,感悟滄桑巨變,傳承紅色基因,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我們結合電氣工程專業所學,開展電力傳承調研走訪,學習電力工業企業發展史、先進技術以及其中的紅色元素。我深深感受到電力人點亮第一盞燈的首創精神、點亮萬家燈火的奉獻精神和點亮美好生活的服務精神,增強了對專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以及為電力工業創新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在參觀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民族之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後,機械學院“電力傳承:紅色工業文化賦能計劃”團隊負責人宮瑤感嘆道。
“電力傳承:紅色工業文化賦能計劃”團隊參觀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民族之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走訪調研之余,各團隊力圖針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與發展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光電學院“長三角紅色工業故事”團隊成員許天宏表示:“我們註重挖掘真實生動的紅色工業故事,同時采用先進的影像技術保存紅色歷史記憶,後續我們將通過製作宣傳視頻、策劃展覽等方式,讓紅色工業故事走近公眾。”
以專業特長為企業大廠“把脈問診開良方”
從浙江溫州到麗水、衢州,再到安徽涇縣,由黨校辦組織的“民營企業的跨越式發展,長三角邊緣縣域的融圈”團隊走訪了長三角十幾家民營企業,調研其發展優勢和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聚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和人才引進主題,健康學院“‘海’闊天空,揚帆‘企’航”團隊通過走訪政府機關、企業等,深入了解海南食品藥品醫療企業的發展成就,搭起校企合作橋梁……
“尋製造強國初心,訪千家企業大廠”作為今年的特色項目,有30余支團隊聚焦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校友企業黨的建設、核心技術攻關、校企合作等內容開展實踐,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
如何突破製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企業如何引進人、留住人?高校科研成果如何向企業轉移轉化?7月中旬,黨委研工部部長彭宗祥、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李傑帶領著一支由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等專業的11位博士組成的服務團趕赴長三角各地,在六安市金安區政校企座談會上,在走訪金安區、裕安區、高新區、霍山縣、舒城縣等區縣重點企業中,面對企業頻繁“出題”,他們點對點、面對面為企業在研發方向、新產品開發、產學研合作等方面“把脈問診開良方”,並開展課題調研。
博士服務團六安行金安區政校企座談會召開
早在2019年,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就與金安區委組織部簽署了“黨建引領 校地共融”合作協議,在教育培訓、實踐鍛煉、載體建設、課題研究等領域開展了深度合作。此次博士團到訪,進一步推動了校地合作、校企共建、產學研合作,雙方簽訂了《新利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六安市委組織部“黨建+”合作框架協議》《新利体育官网博士生服務團六安實踐基地共建協議》,以“黨建+人才+項目”模式促進產業鏈創新升級,推動校地互融互促、和諧發展。
“軟硬兼施”助力傳統業態“破壁出圈”
管理學院“多功能農業采摘機器人”團隊通過調研發現,采摘機器人尤其適用於大面積種植且豐收期很短的果蔬,可以有效解決短時大量雇人、采摘成本高等問題,幫助果農搶收。
為響應智慧農業號召,團隊參觀學習了崇明等地的采摘機器人,並進一步進行技術優化創新:采用UI可視化界面、多傳感器融合SLAM以及人工智能檢測技術,可以實現對果蔬的自動識別、實時監測,對機器人位置進行精準定位……團隊把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6月初項目啟動,8月初輕巧靈活的采摘機器人已逐漸成型。
“多功能農業采摘機器人”團隊開展實地調研
研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面對識別成熟果實的精確度、實驗室小車的自主避障問題等技術瓶頸,來自系統工程、數學、控製工程等多個專業的團隊成員不斷調整算法,在軟硬件開發中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我們將課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掌握了獨立搭建機器人、實現自動化作業等技能,也通過對企業、高校等類似項目的考察,深入了解了目前該領域的技術基礎以及適合我國農村使用的機器人。”團隊負責人苗之軒同學說道。
采摘機器人團隊成員進行小車測試
在以“硬科技”助力傳統農業煥發新活力的同時,新利体育學子還為非遺文化傳承下足了“軟功夫”。學習木偶戲的歷史,觀看經典木偶劇目,製作“美猴王”掌中木偶,探討現階段木偶戲劇團在校園美育建設與非遺傳承領域的新融合、新發展;觀看陶藝製作過程,為陶瓷素坯彩繪,尋訪古窯址,探索古老陶藝的璀璨烙印……由校團委大學生藝術團組織的“樂道拾遺·匠心築遺”團隊走訪了福建泉州等地,切實感受非遺新業態、產業化發展現狀,研究非遺文化傳承的“疑難雜症”,助力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破圈”“出圈”。
“樂道拾遺·匠心築遺”團隊觀看木偶劇並製作掌中木偶
從基層實踐找到開啟職涯的“金鑰匙”
8點起床、9點早操、10點半學習兵團發展史、16點學習民族宗教政策、21點進行小組研討……版藝學院新疆籍廣告學專業大四本科生迪麗妮尕爾·地力夏提今年成功入選新疆兵團西部計劃誌願者,上崗前,她的培訓表安排得滿滿當當。
“我在新疆讀的小學、初中,高中來到了內地,切實感受到了家鄉和內地教育水平的差異。”談及參加西部計劃的初衷,她表示想把自己在內地學到的知識和技術帶給新疆學生。目前,她被分配到了圖木舒克市,“這一年下基層鍛煉是考驗自己,我希望以用心和努力與當地學生共同進步,未來想繼續在內地深造,畢業後回到新疆做大學老師。”
支教之余,迪麗妮尕爾將結合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技能參與新疆建設。“我想通過媒體平臺去推廣新疆的農業,讓內地朋友認識真正的新疆、嘗到新疆特色產品,同時也想讓新疆人通過媒體看一看內地的發展。”
迪麗妮尕爾(二排右五)參與崗前培訓合影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紮根基層實踐,是新利体育學子打開職業發展的“金鑰匙”。今年暑期,百余名同學積極參與團中央“三下鄉”“返家鄉”、團市委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等社會實踐活動,到上海市各區委辦局、國有企業、街道崗位等掛職鍛煉、提供誌願服務。
“撰寫材料、發布公告,措辭要準確嚴謹;工作上的溝通和對接,盡量要書面留底;社會工作崗位上的試錯機會比新利裏少很多……”健康學院汪鄖城同學在徐匯區商務委商業科掛職,“這一經歷對於即將畢業的我來說非常寶貴,我進一步明確了職業規劃,減少了就業的迷茫和不確定性。”
汪鄖城在工作
供稿:新聞中心、校團委、研工部
文:張新妍、楊思凡、吳茜玥